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专题研究
前沿动态
专题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正文
> 正文

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123456”建设模式探索

2017-04-26 11:01  点击:[] 字体:

                                                              (朱占峰           载于《高教学刊》2017年3月)

摘要:科技与产业演进的新形态诉求应用技术大学加速特色专业建设,文章依托国家着力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和实施产教融合项目的背景,深入论述了“123456”专业建设模式的架构和内涵,为应用型大学加速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一、概述

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英国制造2050、法国新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个个雄伟的规划,彰显出世界大国在铸造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国际市场中的迫切心情。制造业的发展密切关联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为其支撑的智力要素则取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界和教育界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培养规格和发展走向等关键环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百家争鸣甚至激烈交锋的局面。进入“十三五”,人们对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的区分界限逐步清晰。应用型大学作为位在研究型和技能型之间的一个层次,在其建设的基本要核上逐步形成了共识,其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已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成果。

                           

                          图1123456”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框架示意图

尤其是“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的联合支持下,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更加彰显。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步提炼出了一种“123456”的专业建设模式(其基本架构如图1 所示),塑造了自身发展特色。这里的“1”是指一个中心,“2”代表两条主线,“3”是要求加强三类研究,“4”是指四维融合,“5”代表五项工程,“6”是指六环一流。

二、一个中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作为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区域服务、文化传承等多项职能,但其根本任务是培育高等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大教育家孟子曾指出“设立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1],这就指出了设立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育人。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2],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社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而,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在一所学校中,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其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包含学生、教师、政府、社会、同行、校友、设施、行管等八个方面。按照我国古老的伏羲卦象文化,可对八大要素的地位进行深度剖析。学生是培养过程的主体,处在天(乾)的位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归宿;教师是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处在地(坤)的位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锚”,具有维持稳定的效用;政府是人才培养的舵手,处在泽(兑)的位置,具有孕育作用;社会是承接专业人才培养结果的载体,处在山(艮)的位置,具有引领作用;同行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伙伴,处在风(巽)的位置,形成推动效应;校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镜鉴,处在雷(震)的位置,直接产生专业的声誉;设施、设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处在火(离)的位置,决定着应用技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政管理是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过程管理者,处在水(坎)的位置,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绩效。

                                              

                                       图2 学校专业特色建设元素伏羲卦象诠释图

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地位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打造特色的基石。为稳固这个基石,必须抓住人才培养的根蒂。这个根蒂就是关爱,撒向学生都是爱,只有爱心的驱使,才会有真正的投入,才能有无私的奉献。进而引领优秀的学生,帮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转化甘于位居中游的学生。让各层次学生均能取得重大进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三、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就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育,创新能力、创业方法的实践”为主线。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往往是先辈经验的承传,而创新能力、创业方法则是当下需求的创造。前者由外及内,后者由内向外,二者交互碰撞,产生素能升华。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育是专业教学任务执行过程的核心,构成了专业教学环节的基础架构[3]。事实上,实现教育目标的康庄大道是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联合铸就的,其双基内容必然是毕业生人生生存、终身发展的扎实阶梯。基本理论是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的搭建,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架构,支撑应用型人才的创新

拓展。基本技能是由各种专业活动凝炼出的业务运作的流程、方法、技巧的集合,它通过专业实验、实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基本理论,形成一种寓含在业务作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方式。

创新能力和创业方法的实践是衔接学校理论教学和社会实战的纽带,是加速淘汰空洞理论的过滤器,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优秀校友的最佳路径。创新能力和创业方法的培育需要平台支撑,这个平台,既包括校内的模拟平台,更包括经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社会实战平台,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初步具备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通过市场真实环境的博弈,将进一步体会创新、创业的艰辛,体验“双创”的着力点,积聚“双创”的经验和教训,为毕业走出校门、效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两条主线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体专业教学活动中,也是塑造特色专业的基础环节,与一个中心一起,构成了打造特色专业的第一层级———基础层级。

四、三类研究

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区域服务也是其需要履行的重要任务,是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前沿研究促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在纷繁的研究任务中,要重点推进教学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等三类研究。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研究是对其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提炼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实验条件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在教学环节,需要将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需要对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使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媒介展现给学生,这均构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基础理论研究而言,应用技术大学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接经济社会管理现实,解决经营管理过程

中的问题和矛盾,加大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力度,这是应用研究的着力点,在这方面显然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应用型大学一般为地方政府或行业主办,因而,大力推进面向政府、行业、企业的有针对性对策研究,当好他们的外脑尤为重要。对策研究不同于学术研究,它紧跟区域社会现实,抓住某一环节、某一领域的具体事项,以简明的架构和语言,深刻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对策研究能力也是展示应用型大学区域服务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地方应用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接触最直接、交流成本最低、信息传递最迅速、语言沟通最顺畅,开展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既有利于提升科研团队的研究水平,又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奉献,也是彰显应用技术大学综合服务能力的最佳展示。教学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这三类研究抓住了应用型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塑造特色专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区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分水岭,其研究规模和水平是衡量应用型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四维融合

在经济社会的新常态下,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内涵提升必须加强教、科、产、创四维交融,着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教融合。教学工作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的主线,科学研究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本钱,产业发展是应用型大学专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弯道超越发展的驱动力。在四维交融的多种组合中,站在人才培养的视角,其重点环节在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创教融合。

首先是科教融合。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人群其对科教融合的理解也不相同。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4]。作为应用型大学,其重点在于应用型研究与教学的对接和交融,专业理论的应用、科学方法的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前沿知识的对接、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政策的凝练和传播,等等,均应是科教融合的基本内容,没有科学研究对繁杂事物的剖析和提炼,学生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领略甚为广泛的知识信息。科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区别于技能型高校的一杆重要标尺。

其次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作为一种育人新模式,既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更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5]。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条件建设、就业教育诸方面均应强化区域产业背景,行业标准、企业营运、产品升级均应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只有与产业融合,专业教育才不空洞,理论的演进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培养的学生才有用武之地。

第三是创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和行为素养,创新和创业教育与教学活动不能两张皮,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单纯的就创新而创新是没有意义的,离开专业去讲创业也无意义,只有与专业、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架起通往成功事业的桥梁。四维融合是应用型大学塑造特色专业的又一重要抓手,其融合度反映着该专业在特色打造进程中的推进力度和创新程度。

六 、五项工程

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重视五项工程,即名师、名生、名校友、名伙伴(合作伙伴)和名品牌。

首先是名师工程。世界众多名牌大学并没有在宏大的校园、华丽的外表上做文章,而是重点培育大师、名师。正所谓大学非楼大也,乃师大也。教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主导,是打造专业特色的中流砥柱。一般说来,名师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适宜的成长土壤和环境。大学名师首先是教育家,需要谙熟教育原理,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形成鲜明的教育理论;大学名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应具有一流的科研能力,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大学名师还应该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身体力行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引领社会。因而,名师工程理应是特色专业着力打造的重点。

其次是名生工程。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绩效,一般要通过学生的素能和行为来展现。“母以子为贵”,校以生为荣。能否培养出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生的签约率、对口就业率、三年或五年后的失业率等指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名生是打拼出来的,各类科研项目、各类成果、各类竞赛,能否脱颖而出,这是综合知识、能力以及应变性的体现。名生工程与名师工程类似,也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专业教师、学工辅导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引导、呵护与支持。应用技术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尽管在这方面

缺乏优势,但只要找准切入点,在培育名生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三是名校友工程。校友相对于母校而言,是一种象征、一种资源、一种潜在的发展动力。成功的校友往往想到如何对母校回报,但对于母校而言,更应该延续名生工程,研究如何继续培育名校友,使其在发展上具有可持续性。母校可以为校友“充电”,为校友企业的员工“充电”。校友与母校可以建立“特殊合作”关系,合作研发、合作拓展市场、合作培育人才,等等。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更应将校友文化看作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校友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专家库成员,将校友企业作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将校友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师生的研究领域,等等。通过名校友工程的建设,将起到互惠双赢、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四是名伙伴工程。合作伙伴的培育是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合作伙伴,就是在人才培养上,提供实习基地,需要就业单位;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上,担当合作单位、承接单位;在项目对接上,变成需求单位;在技术研发上,担负试验单位,等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伙伴培育,需要稳定的合作伙伴,需要一流的名伙伴。当企业发展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先进生产力的时候,企业就会拿出足够的专项基金投向研发,这是就增强了企业与学院合作的动力,合作伙伴的培育就具备了基本条件。应用技术大学特色专业对合作伙伴的培育应有诚意、有耐心、有信心。名伙伴的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层级。

第五是名品牌工程。知名品牌包含学院的重点平台、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成果,等等。应用型大学在起步阶段,由于实力有限,需要集中精力塑造标志性品牌。当学校发展到成熟阶段,就要分学科门类建设适量品牌。品牌是学院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资源,既能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又需要持续的创新呵护。一旦支撑品牌的要素褪色,专业的声誉就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应将名品牌工程摆放到突出位置,精心谋划,重点培育,持续推进。

三类研究、四维融合和五项工程,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抓手,是审核二级学院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们构成了特色专业建设的第二个层级———核心层。

七、六环一流

应用技术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应狠抓六环一流,即着力打造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风貌、一流的绩效。

首先是一流设施。应用型大学重点在应用,在实验、实习、实践环节。如果没有一流的设施,其应用特色专业建设就无从谈起。实验、实习设施建设环节由于经费、场地问题,往往困难重重,但建成后在充分利用上将更加困难。这是因为长期习惯于课堂讲授的教师,一旦要求其课堂讲授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时候,不论是备课环节还是课堂实战环节,无形中均增大了

运作难度。所以,应用型大学的一流设施要求是动态的,是高利用率的,是多运用途径的。

第二是一流团队。当今社会,国际事务的处理需要各种联盟组织,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具体到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更需要团队成员的协作。一流的团队需要一流的团队带头人,带头人的心胸、志向、知识、能力、方法等因素直接决定了该团队的走势。一流的带头人还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成员配合。教学团队、课程团队、实验团队等等,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建设的水平。因而,重点团队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三是一流服务。一流服务包含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两个层面:校内服务一是对学生的服务,二是对教师的服务。校外服务主要体现在学校对社会承担的服务责任和义务,一是流程式的体力服务,二是深层次的技术和咨询服务。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必然是高水平的服务,不仅仅停留在校内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层级,更重要地在于将学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充当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因而,一流服务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外显式指标。

第四是一流质量。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当前,国家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校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审核性评估标准,这是刚性指标,具有绝对性。但是,办学质量的高低根据市场需求和众多相类似院校的对比,有时又具有相对性。相对性就涉及竞争,提升办学质量的过程充满着各种竞争,生源的竞争,师资的竞争,就业市场的竞争,服务领域的竞争,等等。总之,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进程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第五是一流风貌。学校的风貌一是指学校建设的硬环境,二是指校园文化所代表的软环境。综合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一般称为高等学校的三大建筑,美丽的校园风景、小桥流水、幽静小道、林荫空间、运动场所、物质文化等要素是一流风貌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向上的文化交流、包容的学术研讨、拼搏的学习风气,等等要素更是一流风貌的重要内涵。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更强调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因而,一流风貌是展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最关键要素。

第六是一流绩效。这里的绩效是指学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和成就。特色专业建设首先是有效率的,不论是学院管理、教学改革,还是项目研究、社会服务,必须强化时间意识,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其次要重视效果,学校制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每一步行动均要对照前进的方向是否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要确保工作效果的正向性。最后要强化成果意识,学校的特色是由一个个专业建设的成果所集聚而成的,多个辉煌成就的尽头将是学校的质的跨越。

                                                     

                                               图3123456”特色专业建设模式运行原理示意图

八、结束语

综上,文章解析了应用型大学特色专业打造过程中“123456”建设模式的内涵,认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是基础,位在第一层次;三项研究、四维融合、五项工程是抓手、是核心,位在第二层次;六环一流是目标,位在第三层次,其运行原理示意图如图3 所示。通过对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类研究、四维融合、五项工程、六环一流的建设要点的阐述,为应用技术大学特色专业打造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M].线装书局, 20146.

[2]杜玉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1-4.

[3]朱占峰,张晓东,朱耿.基于“CPOT”理念的应用开发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塑造[J].科教文汇,20142):88-90.

[4]周光礼,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28):15-23.

[5]金方增.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