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官网 2018年5月9日
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将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短板的突破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但存在突出人才短板问题,这也是推进人才供需双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积极对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实施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等一系列产教融合项目,搭建了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体系化运作机制。
分论坛将有哪些亮点?
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分论坛将邀请政府机构、教育界、产业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技术与大学变革、产教融合的演化、产教融合的推进逻辑等议题,探索创新内嵌如何推动高校变革,培养国家急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亮点一:从产教融合到科教融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数字创意等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崛起,如何培养这些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关键路径在于深化产教融合。
大学作为创新的领跑者,在变革中要不断融入产业中,从供需两侧深刻影响着教育形态的变革,而产教融合是新兴技术革命与教育形态变革的核心枢纽与必然选择。分论坛主题报告环节邀请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双融”的演化——
产教融合: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清楚地规划出产教融合这条推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路径。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从制度再设计的角度思考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路径,解读教育战线如何落实“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大格局。
科教融合:
人才与科技是创新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如何实现二者的统筹协调发展,必须依靠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机制。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黄韬以“科教融合 未来网络——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分享人才与科技的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亮点二:校长共话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是地方高校弯道超车的机遇期。地方本科高应主动融入到技术和价值创新的链条中去,实施大舰战略,布局和建设有竞争力的新兴学科专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分论坛邀请淮阴工学院院长孙爱武、池州学院院长柳友荣、凯里学院院长姚仁海、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刘建清、四川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家福等5位地方本科高校校领导,分别从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人才培养流程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校地协同构筑生态等不同维度,立体呈现产教融合的核心内涵和推进逻辑。
本环节案例遴选遵照创新性、典型性、可复制的原则,为与会代表分享内涵丰富的产教融合实操经验。
亮点三:展望大学形态变革的方向
当前,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业深刻影响,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数字创意等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崛起,对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挑战。
分论坛将邀请中科招商集团合伙人、联席总裁刘继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戴青云,《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副主编宋述强,江苏省教育大数据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余文华,卡迪夫城市大学大中华区首席代表李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田高良等重要嘉宾,探索未来大学形态变革的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多样化成长,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共话大学形态变革的新方向。
中国进入新时代,教育也将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人民对更美好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化与新技术的集群突破正在驱动未来教育形态发生深刻变革。